制定本标准是为在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过程中,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或既有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检测、鉴定、加固与改造,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一、在那些情况下需要对建筑金属板维护系统进行检测鉴定?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可靠性鉴定或宜进行专项鉴定。
应 进行可靠性鉴定:
1、存在的质量缺陷或出现的腐蚀、渗漏、损伤、变形等影响安全时;
2、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时;
3、使用条件或使用环境改变对安全性不利时;
4、需要进行全面大修时;
5、遭受灾害或事故后,拟继续使用时;
6、日常维护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时;
7、进行改造或改建时。
宜 进行专项鉴定:
1、进行维修改造有专门要求时;
2、存在局部损伤影响其正常使用时;
3、对金属板的完好性和耐久性存在疑问或需要处理时;
4、支承结构构件、连接等受到一般腐蚀、损伤或存在其他问题时;
5、存在振动影响时;
6、需要进行长期监测时。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经鉴定不满足要求的应进行加固处理。
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工程检测可分为新建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和既有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
新建金属板围护系统进行检测
在下列情况时,应对新建金属板围护系统进行检测:
1、采用新材料、新安装工艺及新结构形式时;
2、施工质量的抽样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3、施工质量验收有要求时;
4、对工程质量存在怀疑或争议,需要通过检测进一步验证时;
5、设计或相关标准规定的其他情况。
既有金属板围护系统进行检测
1、进行安全性鉴定时;
2、进行大修或改造前的可靠性鉴定时;
3、达到建筑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时;
4、经过重大自然灾害或恶劣环境侵蚀,需要对其影响进行评定时;
5、对可靠性有怀疑或争议时。
二、鉴定程序及工作内容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可靠性鉴定,宜按明确鉴定目的、范围、内容、调查、制定鉴定方案,检查与检测,可靠性分析,可靠性鉴定,提交鉴定报告等工作流程进行。如下图所示。

检测方法和抽样方案
1、新建金属板围护系统按检验批检测时,其抽样检测的比例及合格判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及《GB 50896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2、既有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中,检测批的最小样本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的规定。
3、在下列情况时,宜采用全数检测:
外观缺陷或表面损伤的检测时;
受检范围较小或数量较少时;
质量状况差异较大时;
灾害发生后围护系统受损情况检测时;
委托方要求进行全数检测时。
根据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安全性及使用功能需求,检测项目应符合下表规定。

金属板围护系统的检测项目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可靠性鉴定评级的层次、等级划分及项目内容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可靠性鉴定,应划分为部件和鉴定单元两个层次;鉴定评级应包括安全性、使用性和可靠性等级;安全性应分四个等级,使用性应分三个等级,可靠性应分四个等级,并应按表下表进行评定。

当不要求评定可靠性等级时,可直接给出安全性、使用性等级评定结果。
建筑金属板维护系统评级层次、等级划分内容
专项鉴定的鉴定程序可按可靠性鉴定程序进行,鉴定程序的工作内容应符合专项鉴定的要求。
检测鉴定应提交报告,报告的编写应符合《GBT51422 2021》标准第10章的要求。
鉴定评级标准
1)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部件、鉴定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的各层次分级标准,应按下表的规定采用。
安全性鉴定评级表

建筑金属板维护系统安全性鉴定评级表
2)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部件、鉴定单元的使用性鉴定评级的各层次分级标准,应按下表的规定采用。
使用性鉴定评级表

建筑金属板维护系统使用性鉴定评级表
3)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的部件、鉴定单元的可靠性鉴定评级的各层次分级标准,应按下表的规定采用。
可靠性鉴定评级表

建筑金属板维护系统可靠性性鉴定评级表
现状检查
对于沿海或其他易出现大风天气地区,应重点检查天沟或檐口等边缘部位的连接现状和局部加强措施;对于工业厂房,还应检查厂房的山墙部位连接状况;对于易出现大雪或暴雪地区,应重点检查高低跨相接的低跨屋面等易局部堆载的区域;对于地处腐蚀性、高湿、临海地区的结构,应重点检查其防腐措施及构件腐蚀状况。
材料检验
1、工程检测样品应按同厂家、同类型、同品种进行现场取样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试。
2、金属板的力学性能、防腐性能及耐候性能,防水透气材料的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不透水性、低温弯折性,檩条及墙梁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板镀层厚度及单位质量等应现场取样进行实验室检测。
3、绝热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燃烧性能等项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的规定现场取样进行实验室检测。
4、材料的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检测项目应包括尺寸、板材厚度、涂层厚度及涂层附着力、锈蚀等;
2)尺寸、板材厚度、涂层厚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GB/T 5034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和《GB/T50621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3)涂层附着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的规定进行测量;
4)锈蚀可按现行国家标准《GB/T 8923 涂覆涂料前钢材 表面处理表面洁净度的目视评定》的规定进行检测。
抗风揭静态检测
1、检测箱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并应满足实验技术要求。
2、对于新建工程见证取样检测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同类型系统应至少测试1个试件。
3、工程检测试件应按工程实际构造和施工方法进行安装。
4、试件抗风揭静态法检测步骤宜按《GBT51422 2021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
》标准附录A执行。
抗风揭动态检测
1、多风、沿海地区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除应进行抗风揭静态检测外,还应进行实验室模揶动态风荷载的抗风揭动态性能检测。
2、检测箱体技术要求、新建工程见证取样数量要求及检测试件的要求与《GBT51422 2021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
》标准第5.4节相同。
3动态风荷载检测应取风荷载设计值,抗风揭动态法检测步骤宜按《GBT51422 2021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标准附录B执行。
4、检测结果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检测采用的动态抗风揭荷载;
2)试件经过规定次数循环风荷载检测后,试件破坏或失效情况;
3)动态抗风揭检测结果。
水密性能检测
1、有防水要求的金属板围护系统应进行水密性能检测。
2、金属板围护系统水密性检测可分为现场淋水检测和实验室检测。
3、现场淋水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淋水检测应选择适舍的气象条件进行,室外温度不宜低于5℃,室外风力不应大于3级,检测过程应无降雨。检测时应对温度、气压及风速进行记录。
2)淋水可采用喷嘴以设计规定压力距离淋水部位0.5m进行喷淋,喷淋时间不宜少于5min,同时应检查室内侧渗漏情况,并应对渗漏部位和渗漏情况进行记录。
3)当现场淋水产生渗漏时,应分析渗漏原因,进行修复或更换后重新进行检测。
4、金属板围护系统的水密性实验室试验的试件宜水平放置。试件制作和安装应与实际工程一致。
5、金属板围护系统的水密性实验室检测宜按《GBT51422 2021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标准附录C执行。
气密性能检测
1、当金属板围护系统有气密性要求时,应进行气密性能检测。
2、金属屋面试件宜水平安装进行气密性试验。
3、气密性检测装置宜由静压箱、加压系统、空气流量测量系统及压力测量系统组成。
4、试件气密性能检测方法宜按《GBT51422 2021 建筑金属板围护系统检测鉴定及加固技术标准》标准附录D执行。
热工性能检测
1、热工性能检测可分为传热系数实验室检测及热工缺陷现场检测。
2、传热系数实验室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3475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的规定;
2)试件制作和安装应与实际工程一致;
3)检测试样应能代表典型部位的热工性能,并宜包含热工薄弱部位;
4)同种类型系统应至少进行一组实验室传热系数检测。
3、热工缺陷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工缺陷检测宜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
2)检测应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室外风力不应大于5级,严寒和寒冷地区检测宜在采暖期进行,其他地区宜在夏季夜间进行;
3)受检表面不应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内表面宜避免灯光直接照射;
4、红外热像仪温度测量范围应符合现场检测要求;红外热像仪温度分辨率不应大于0.08℃,温差检测的不确定度不应大于0.5℃,分辨率不宜低于76800个有效像素。
隔声性能检测
1、对隔声性能有要求的金属板围护系统应进行隔声性能检测。
2、隔声性能检测可分为实验室检测及现场检测,新建工程检测可进行实验室检测。隔声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围护系统或出现隔声质量问题的既有围护系统宜进行现场检测。
3、隔声性能实验室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件制作和安装应与实际工程一致,不得采用特殊处理;
2)同类型系统应至少测定一个试件;
3试件应包含典型接缝。
4、实验室隔声性能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 19889.3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执行。
5、现场隔声性能宜在建筑室内装修完成后米用扬声器噪声测量法,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19889.5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5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执行。
6、围护系统的隔声性能的检测结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50121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规定确定隔声性能等级。
抗踩踏性能检测
1、试件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试件制作和安装应与实际工程一致。试验应采用尺寸为75mm×75mm、边缘圆滑过渡的钢制压板,应对试件施加100kg荷载进行检测。示意图如下:
建筑金属板维护系统抗踩踏性能检测示意图

2、对同一检测部位不应少于5次踩踏,应对试件最不利的部位施加荷载。
3、试验中应观察记录板缝及锁边连接情况,试件在抗踩踏试验时,板接缝不应产生松动或滑脱。